12月23日下午5点半,重庆邮电大学的在读研究生阮镜蓉拄着双拐一点一点地走出寝室,到达楼梯口时,她双手用力撑着双拐,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下走,步子不快,但是动作熟练而有力。毕竟,这样拄着双拐她走了12年。
8岁开始蹲行
艰难求学路
阮镜蓉,重庆涪陵区人,1998年9月出生在一户多残家庭,其父亲和哥哥皆为先天性肢残。8岁以后,阮镜蓉发现自己的腿不能支撑上半身,无法继续直立行走,于是开始蹲在地上前行。
“当时还在湖北叔叔那边,每天晚上还要绑腿,试过很多方法,发现腿纠正不过来。”阮镜蓉回忆说,到了上学的年纪后一直是蹲行,直到小升初的暑假,在干爹的辅导下开始学习用双拐走路。
只有1米2的身高,整个身体的重量完全要靠双手来支撑,这做起来并不容易。“摔倒弄一身脏、擦破衣裳、破皮流血……2012年,14岁的阮镜蓉终于学会了用双拐行走,她从未放下学业,从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成绩一直很优秀,乐观坚强的精神一直感动和鼓舞着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
2015年9月,阮镜蓉成功从沙坪坝区第三十二中学初中部升学到高中部。学校更大了,拄拐行走更加困难,学习压力也更大了,但阮镜蓉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没叫过苦和累。
喜爱手工绘画
报考艺术院校
“我看了你的手工和绘画作品,挺不错的!有这方面爱好可以学艺术类专业,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2016年9月底,刚上高二的阮镜蓉被导师这一句话点醒。她立即与班主任沟通,并联系到重庆市一家艺术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学习培训。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小时候也没有学过,就用铅笔在本子上画,用树枝在沙堆上画,用树叶汁水挤出来做颜料,后来跟着电视节目进行手工制作,折纸(动物)、做立体书等,喜欢的东西也能成为专业所长,确实是一件让自己感觉快乐的事。”2017年,阮镜蓉毅然随班去了成都,开始了一年的美术集训。
“爱好和专业还是很大差异的。对于绘画、色彩搭配、设计这些,我都是零基础,每天都要上课,一边自学基础知识,一边还要跟上老师专业课程。说实话,很辛苦。但是选择了就不能轻言放弃。”阮镜蓉说,因为自己晕车,所以在训期间,不管大小节假日,她一直在培训机构。就这样每天10个小时的训练,她坚持了一年。
2018年,阮镜蓉成为了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018级的一名学生。“第一天来到重邮的时候,简直感到一阵绝望,这座山上的学校道路蜿蜒崎岖,对我来说太困难了。”阮镜蓉回忆起上大学的前一天,感觉脸色还有些发白。大学校园面积大,道路上下坡和台阶极多,她开学前想提前熟悉从寝室出发前往教室的“路况”,望着“遥远”的路,她有些怯懦。
勤能补拙
积极丰富大学生活
每天上课,阮镜蓉都要走走停停花费一个多小时。此外,上课需要背着颜料、画笔、洗颜料的桶、画板、画架、小凳子......她想了很多办法,尽量把“装备”压缩,包包里可以放一些,挎包可以放一些,桶的尺寸尽量买小的,有时候东西多了就干脆拿一个矿泉水瓶接上水来洗笔,接水时也会只接一半,害怕撒出来。
开学之后,虽然预料中的困难依旧在,但是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困难变得不再那么难。“同学常常都会帮我拿上比较重的一部分,出宿舍门的时候宿管阿姨和老师都会帮我开门,有时候路上就会碰到有人帮我打伞,食堂打包阿姨甚至会帮我打个蝴蝶结......”阮镜蓉嘴上说着谢谢,也把这些人都记在了心里,“路上有个学姐开着小电动车,问我要不要搭车,还贴心地帮我拿东西。还有爱心车队师傅陈大林,每次我回家或者回校的时候,他们就会让我免费乘坐。”
除了他人的帮助,阮镜蓉也足够努力,不仅认真完成海报、游戏设计、3d动画等专业教学内容,还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和大赛。大学期间,保持专业第一的成绩,获重庆市优秀毕业生、春华秋实奖学金等荣誉 10 余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三等奖等奖项20余项。2022年9月以专业第一推免重庆邮电大学继续读研,获硕士特等学业奖学金,获“外研社·国才杯”国际传播力短视频大赛全国亚军并在外国语学院赛前培训会上分享经验。
直面困难
怀揣感恩之心勇敢追梦
2024年5月,阮镜蓉参与了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重庆市特殊教育“绘乐童年”教学研讨活动,设计了重庆市特殊教育“绘乐童年”教学项目logo,体现出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良好沟通协作能力,得到了学院及会务组的认可。
日前,中国残联办公厅印发专门通知,决定为刘鑫等61人颁发2024年度“交通银行残疾大学生励志奖学金”,而阮镜蓉也在其中。她感恩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也满怀期待憧憬未来生活。
“明年6月份研究生结束后,开始找个稳定点的工作,空闲的时间可以继续做点手工或者接点小设计的活儿。”阮镜蓉说,无论是过去,还是以后,面临困难的时候,依旧直面自己的弱点,冷静分析,及时做好调整,勇敢去尝试、去追求、去实现。虽然没办法选择“人生剧本”,但是她会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来源:市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