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导航关闭

统计公告

​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2016年度重庆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发布单位:重庆市残联 发布时间:2020-08-14

2016年,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残联的关怀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重庆市残联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全面履行从严治党“两个责任”,着力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残疾人康复工作

下发了《重庆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渝残联发〔2016〕164号),举办重庆市残疾人精准康复及社区康复工作培训班。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级划分要求》纳入重庆市地方标准工作,《社区康复服务规范》已纳入2016年第四批重庆市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协调落实《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23号)文件。

推进“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在全市40个区县开展社区康复工作,配备10913名社区康复协调员,为138933人次提供社区康复服务。

推进康复机构规范化管理,完善基层服务网络。全市共有残疾人康复机构222个,其中,残联办康复机构39个,康复机构在岗人员7197人。

通过实施精准康复服务,市残联为60917名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提供了基本康复服务,其中,4718名盲人得到白内障复明手术、辅助器具适配、定向行走及支持性服务,2148名低视力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及视功能训练服务;465名0-6岁听力残疾儿童得到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助听器适配、听觉言语功能训练及家长支持性服务,489名7-17岁听力残疾儿童得到辅助器具适配及家长支持性服务,3516名成年听力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及适应性训练服务;1459名0-6岁肢体残疾儿童得到矫治手术、辅助器具适配、运动及适应训练、家长支持性服务,17967名7-17岁肢体残疾儿童及成年肢体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康复治疗及训练、重度残疾人支持性服务;1738名0-6岁智力残疾儿童、2901名7-17岁智力残疾儿童及成人得到认知及适应训练、支持性服务;384名0-6岁孤独症儿童及272名7-17岁孤独症儿童得到沟通及适应训练、支持性服务,24860名成年精神残疾人得到精神疾病治疗、精神障碍作业疗法训练及支持性服务。

二、残疾人教育工作

实施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为334人次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对105名残疾儿童给予学前教育资助。

全市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3个,在校生132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1个,在校生77人。有256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382名残疾青壮年文盲接受了扫盲教育。

三、残疾人就业工作

与市财政局、市地税局联合出台了《重庆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渝财综〔2016〕58号)。大力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采取集中就业、个体就业、公益岗位就业、灵活就业、居家就业、辅助性就业等多种形式就业,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2016年,城乡残疾人就业247939人,其中按比例就业13019人,集中就业11284人,个体就业20485人,公益性岗位就业1984人,辅助性就业3359人,128589人从事农业种养殖,灵活就业69219人。

开展盲人按摩机构扶持。2016年共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496名、盲人医疗按摩人员92名;保健按摩机构达到868个,医疗按摩机构达到14个;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中,有3人通过医疗按摩人员初级职称评审。

四、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

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加强建档立卡、脱贫攻坚工作,通过扶贫开发实际脱贫23860人;深入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印发了《关于印发重庆市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渝残联发﹝2016﹞132号),接受实用技术培训的残疾人达到26723人次。

康复扶贫贴息贷款扶持675名农村残疾人,残疾人扶贫基地达到135个,安置1261名残疾人就业,扶持带动1613名残疾人户。

全力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制定了《重庆市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阳光安居工程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年)》(渝残联发〔2016〕52号)。2016年,共投入危房资金12246.6万元,对5136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进行改造

五、社会保障工作

截至2016年底,城乡残疾居民参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484323名,参保率77.8%,60岁以下的参保残疾人中有117492名重度残疾人,其中116381名得到了政府的参保扶助,代缴养老保险费比例达到99.1%。有69766名非重度残疾人也享受了全额或部分代缴养老保险费的优惠政策。领取养老金待遇的人数达到194832人。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达到79个。其中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25个;日间照料机构35个;综合性托养服务机构19个。接受居家服务的残疾人达到27778人。全年共有2970名托养服务管理和服务人员接受了各级各类专业培训。

六、残疾人宣传文体工作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截止2016年底,共有市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1个、电视手语栏目1个,刊播公益广告4个;区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7个、电视手语栏目23个,刊播公益广告26个。

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全市公共图书馆共设立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42个,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224场次;举办残疾人文化艺术类的比赛及展览8次,成立残疾人艺术团1个。

成功举办第26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举办了2016重庆残疾人才艺大赛、重庆市“志愿服务季”首场活动、“全国助残日”暨2016重庆残疾人才艺大赛颁奖文艺晚会。首次组织残疾人文艺作品参加“渝洽会”和“文博会”展览,开展了残疾人特殊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巡演活动6场次,举办了“创享山城”2016年残疾人文化产业创客大赛,建设社区健身示范点60个。

七、残疾人维权工作

抓好“大维权、大接访、大稳定”机制的贯彻落实。2016年,全市制定或修改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规范性文件10件。县级以上人大进行《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11次;政协进行视察和专题调研14次。开展市级普法宣传教育活动2次,430人参加;举办市级法律培训班1期,92人参加。

截至2016年底,成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构27个,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27个,办理案件287件。

残疾人参政议政工作稳步开展,各级残联协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53件,办理议案、建议、提案47件。

无障碍建设法规、标准进一步完善。38个区县均系统开展无障碍建设;开展无障碍建设检查91次,无障碍培训2211人次。

处理残疾人群众来信630件,接待残疾人群众来访5934人次,其中集体访28批次、332人次,来电277通,网上投诉28件。

八、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

残疾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推进基层残疾人组织能力建设,全面落实和提高了全市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待遇,巩固稳定了基层残疾人队伍。2016年,全市共建立各级残联1063个,其中区县残联40个,乡镇(街道)残联1023个;已建村(社区)残协10477个。

全市残联系统实有人员1968人,乡镇(街道)、村(社区)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11661名。区县残联配备残疾人干部23人。

建立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197个,助残社会组织42个。

九、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发展。截至2016年底,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27个,总建设规模84813平方米,总投资24121万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康复设施7个,总建设规模26614平方米,总投资8770万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托养服务设施1个,总建设规模68平方米,总投资198万元。

十、残疾人信息化建设

重庆市残联门户共发布各类残疾人工作稿件2000余篇。全市共有34个区县残联开通了网站。

截至2016年底,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入库重庆籍持证残疾人81.6万人。扎实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动态更新工作,全面掌握残疾人基本服务和需求信息,为业务工作的开展、残疾人精准服务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与政府相关涉残部门开展数据共享与交换,为整合残疾人服务和管理资源提供了信息保障。

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

2017年4月13日

回到顶部

今天的访问量为: 人  本月访问量: 人 总访问量:

© 2022 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 渝ICP备14002147号      邮编:400021

联系电话:023-63651188   残疾人政策咨询/维权热线:023-63651234、12345(12385)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盘溪路406号附10号(江北石子山体育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