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我服务能力?
孩子自我服务能力不足怎么办?
怎么让孩子自己养成独立洗刷起居等习惯?
......
小编特意从
《家庭早期干预指南系列丛书——视力残疾儿童》中
梳理了一大波核心干货知识
供大家收藏分享!
一、什么是自我服务能力?
对0-6岁视力残疾儿童来说,最基本的自我服务内容包括盥洗、饮食、起居、如厕等。具体而言,盥洗,包括洗手、洗脸、漱口、洗澡等最基本的洗刷活动;饮食,包括吃饭、喝水、吃点心水果等;起居,包括穿脱衣服、穿脱袜子、穿脱鞋子、系扣子、系鞋带等;如厕,包括脱裤子、擦屁股等;其他,如擤鼻涕、整理小书包等。
家长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避免对孩子过度保护、凡事包办代替。其次,家长应由易到难,耐心地手把手教孩子,陪孩子反复练习。最后,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自我服务能力,以便他们更好地体会、理解技能的实际用途,加深印象并获得成就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文列举了促进视力残疾儿童提高自我服务能力的几种基本方法,但并不唯一,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科普栏自我服务能力就是个体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照顾、管理自己的能力,包括完成穿衣服、进餐、盥洗等生活活动的能力,也称为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同的人群所应具备的自我服务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二、怎么教孩子刷牙?敏敏是一名视力残疾儿童,由于视力损伤,刷牙时经常拿错他人的牙具,挤牙膏时也常常控制不好牙膏的用量,经常将牙膏、漱口水弄得到处都是。于是,敏敏刷牙经常潦草应付,长此以往,导致口腔健康出现了问题。怎样才能让敏敏认真刷牙呢?
一般而言,视力残疾儿童刷牙不认真或者口腔清洁不到位,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家长没有为儿童提供适合他们的用具,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儿童自身没有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因此,家长首先需要了解儿童刷牙不认真的原因并进行记录。
了解原因后,家长需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帮助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策略1:认识口腔、牙刷和牙膏
家长可以让视力残疾儿童在保持手部卫生的前提下触摸口腔模型,感受自己的口腔内部,并了解牙刷和牙膏的材质等。
策略2:练习吐出漱口水
最初练习时,可以让儿童触摸家长的脸,来体会如何将水含在口中,鼓动腮帮子来漱口,最后把水吐出去。需要注意的是,最初儿童很可能会把漱口水吞下去,需要家长帮儿童准备温度适当的饮用水代替漱口水练习。
策略3:手下手无牙膏练习
在儿童学会吐出漱口水后,家长可使用没挤牙膏的软毛小牙刷,站在儿童身后,将手放在儿童的手下面,带着儿童握住牙刷,一起练习刷牙。
策略4:挤牙膏练习,用音乐辅助,延长刷牙时间
儿童学会上述这两个技能后,家长再在牙刷上挤上牙膏来教儿童刷牙。将牙膏挤到牙刷上对视力残疾儿童来说很困难,家长需要先教儿童如何将牙膏从牙膏管中挤出。可先为儿童示范。第一步,打开牙膏盖;第二步,拿牙刷,将一只手的大拇指放在牙刷头末端;第三步,挤牙膏,将牙膏管口顶在大拇指处,开始挤。
最初,儿童的手部精细动作与手部力量发展不完全,需要用双手挤牙膏,所以需要家长帮儿童拿着牙刷来完成。随着操作逐渐熟练,儿童才可以一手拿着牙刷,另一手拿着牙膏,并挤出合适长度的牙膏。
在儿童掌握如何刷牙后,家长可使用手机等设备播放儿童喜欢的音乐,播放时长可设置为3分钟左右,鼓励儿童延长刷牙时间。
重要提示
家长应为儿童选择儿童专用牙膏,避免儿童刷牙不熟练的时候把牙膏吃下去。在学习过程中,家长需要给予儿童积极的鼓励,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更重要的是,使儿童理解刷牙的意义在于保护牙齿,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工具箱有趣的绘本
是引导视力残疾儿童
形成良好刷牙习惯的好帮手
锵锵!
牙婆婆来啦!
看看牙婆婆
是如何打扫我们的口腔的!
三、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进食?
可可是一名视力残疾儿童,因为视力缺失,吃饭时常常打翻饭碗,无法使用餐具,经常将食物弄得到处都是。父母也因此感到不好意思。可可经常在妈妈的陪伴下单独进餐。长此以往,可可在吃饭时就会有心理负担。怎样才能让可可独立且快乐地用餐呢?
首先,家长需要在生活的细节中了解阻碍孩子独立进食的原因,并进行记录。
策略1:注意色彩反差与搭配
在餐具颜色的选择方面,家长帮视力残疾儿童准备合适的餐具。餐具的底色应是纯色的,最好能根据食物选择不同颜色的餐具,让餐具和食物形成颜色上的反差。比如吃青菜时,选择白色而不是绿色的餐具;吃米饭时,选择红色、绿色等彩色的餐具。
策略2:练习使用儿童餐具
以下为学习使用勺子的具体步骤示例。
第一步,认识、熟悉勺子。选择握柄比较粗、长度比较短且颜色鲜亮的勺子,让儿童摸一摸勺子,并告诉儿童勺子的用途。
第二步,学习用勺子舀食物。当儿童熟悉勺子后,家长准备一些能黏在勺子上的糊状食物,手把手教儿童拿勺子做出舀的动作,训练儿童手腕的灵活度,逐渐过渡到儿童自己用勺子从碗里舀食物。
第三步,使用勺子吃饭。让儿童练习把舀到的食物送进嘴巴,把食物留在嘴巴里,再取出勺子,家长可以辅助儿童的唇、舌做出主动进食的动作。例如:让儿童舀一勺米饭,家长辅助儿童把米饭送到嘴里;熟练后,再指导儿童自己把米饭喂到自己口中,家长逐步降低辅助的频率。
策略3:及时准备水杯代替奶瓶
当儿童稍大一些的时候,请帮儿童准备一个小杯子,让其练习使用杯子而不是用奶瓶喝水或其他饮品。
策略4:创造良好的用餐氛围,用餐有规律
应注意用餐氛围,让儿童与家人一起吃饭。同时,吃饭时间(包括每餐开始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间)应该是有规律的,吃饭地点(饭桌的位置、座椅)和餐具摆放的位置也应该是相对固定的。
策略5:力量辅助
针对0-3岁的视力残疾儿童无法拿动奶瓶的问题,家长需要帮助儿童将双手放在奶瓶上并提供一定的力量支撑,当儿童逐渐长大时,家长可以适当减少支持,直至儿童可以独自完成。
小妙招
在餐具种类的选择上,若儿童不能很好地扶住餐碗,家长可以选择底部带有吸盘的小碗,帮助进行固定。或者选择不怕摔的食品级塑料小碗,逐渐过渡到一手拿勺子或筷子,一手扶碗。当儿童不能很好地握住勺子、叉子或筷子时,家长可以选择如下图的儿童辅助器具。
来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家庭早期干预指南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