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孩子没有眼神交流,总是一个人玩......遇到这9个情况怎么办?_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
导航菜单 导航关闭

    康复“童”行

    孤独症孩子没有眼神交流,总是一个人玩......遇到这9个情况怎么办?

    发布单位: 发布时间:2025-02-18

    孩子触觉敏感,

    害怕和小朋友肢体接触,怎么办?

    孩子没有眼神交流,怎么办?

    什么样的同伴适合孤独症孩子?

    ......

    为了进一步普及孤独症相关知识

    帮助孤独症儿童家庭更好地

    了解科学的引导方式和应对策略

    小编特意从

    《家庭早期干预指南系列丛书——孤独症儿童》

    梳理了一大波核心干货知识

    供大家收藏分享!

    一、孩子触觉敏感,害怕和小朋友肢体接触,怎么办?

    技巧1:根据孩子的触觉接受程度,选择不同质地的按摩器,用不同的力度给孩子做按摩。

    技巧2:一开始可以在孩子后背、胳膊等部位按摩,一般手心、脚心、胸口、脖子、后脑勺等部位敏感度比较高,所以力度要轻一些。

    技巧3:带孩子在不同质地的沙池里玩沙子,或在不同温度的水池里玩水,等等。可以在孩子洗澡时变换水温、水的流速,使用不同质地的毛巾等。

    技巧4:亲子游戏

    卷白菜:用大床单把孩子卷起来,再从一头用不同的速度拉开床单。摇篮游戏:让孩子躺在床单中间,爸爸妈妈在两头拉起床单,摇动孩子。

    技巧5:大龙球训练。

    二、孩子没有眼神交流,怎么办?

    可以通过孩子与家长间的亲子游戏,逐渐增加孩子的眼神交流。

    以游戏"小蚂蚁爬"为例:

    家长说"小蚂蚁爬呀爬呀,爬到脖子上",说完,把手放在孩子的脖子上挠痒痒。

    然后接着说"小蚂蚁爬呀爬呀,爬到肚子上",说完,把手放在孩子的肚子上挠痒痒(而后依次挠头顶、小脚、小手等)。

    孩子熟悉和喜欢上这个游戏后,会开始期待家长的手下一次挠哪里,这时,家长可以稍微停一下,孩子期待游戏进行下去,就可能主动与家长目光对视。待孩子看向家长后,家长再进行游戏。如此这般,孩子与家长的目光交流会越来越多。

    知识点Tips需要注意的是:

    此类游戏适合所有学龄前儿童,不论年龄,但不适合触觉过度敏感的孩子。

    家长要沉浸在游戏中,用情绪影响孩子。也就是说,家长表现得乐在其中,游戏才好玩。

    孩子觉得好玩、放松,才有可能出现目光对视;如果家长把此类游戏当成上课,比如让孩子指指肚子在哪儿,脖子在哪儿,就会让孩子感觉有压力,不容易见效。

    温馨提示


    错误的做法是:

    家长让孩子坐在椅子上,一边发出要求"看着我"的指令一边数数,没有数够数,孩子的眼神就不能离开,离开就要重新再来。如果家长这样做,即便孩子能够坚持数到50、100,也不能将习得的技能迁移到其他活动中。

    三、孩子总是一个人玩,即便别的小朋友主动来找也会躲开,怎么办?

    妈妈经常带贝贝去小朋友多的地方,贝贝只是偶尔看看别的小朋友,不关心别人在做什么,也不太理会别人。但是时间长了,贝贝会问:“弟弟怎么不在呀?”“那个小妹妹怎么不见了?”“哥哥去哪儿了?”只要贝贝和一个小朋友一起待一段时间(他也不理人家,自己玩自己的),等小朋友走了都会问。以前贝贝根本不在乎去小朋友家玩,最近却一再问:"怎么不上小朋友家玩?"如果在小区里见不到小朋友,贝贝会不开心。

    策略1:让孩子适应和小朋友在一起。有家长担心外面的孩子脏或怕孩子受欺负,不带孩子与外面小朋友接触,这是不对的。

    策略2:提高孩子自己玩的能力。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家长要鼓励孩子的想法,不要认为想法幼稚就武断制止。

    策略3:培养和小朋友的共同兴趣。

    注意Tips此阶段的任务是让孩子适应待在小朋友们中间,不拒绝,不离开。如果此时孩子还不具有和别人一起游戏的能力,而家长急于求成,孩子可能会因为压力,重新回到独处的状态中。

    四、什么样的同伴适合孤独症孩子?

    1.不是所有的同伴都适合孤独症孩子。

    2.不是优秀的同伴更好。那些伶牙俐齿、爱管别人的小朋友,会让孤独症孩子有压力、不舒服;他们更愿意和温和的小朋友在一起。

    3.具体要看孩子的反应,遇到不喜欢的同伴,他们会远离或者背对着,表现不积极。

    五、孩子的同伴需要固定吗?

    1.遇到喜欢的同伴很难得,如果能固定下来,经常在一起,是非常理想的,同伴频繁变动会增加孩子的适应压力。

    2.如果现实中没有条件固定同伴,那么同伴人数不宜太多。

    3.从一对一游戏开始慢慢增加同伴,给孩子适应的时间。变化太多、太快,孩子会感到无序、混乱。

    六、如何提高孩子独自玩的能力?

    家长可能发现,家里有一堆玩具,孩子动动这个,摸摸那个,哪个玩具也玩不到三分钟。为什么呢?因为孤独症孩子操纵玩具的能力很弱,更没有想象力作为支持。玩玩具没有内容,很容易进行不下去。如何提高孤独症孩子自己玩的能力呢?

    策略1: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策略2:家长要鼓励孩子的想法,不要认为幼稚而加以制止。没有这个幼稚的开始,就没有以后游戏的升级。

    七、孩子不理解游戏规则,怎么办?

    策略1:示范

    孩子可以通过观察别的小朋友学习游戏规则。需要注意的是游戏的顺序,孤独症孩子不能安排在游戏的第一个或第二个,给孩子留出观察学习的时间。

    策略2:语言辅助

    对于语言理解能力比较好的孩子,家长可以给孩子多次反复讲解。

    策略3:借助视觉提示工具,如视频、图片、顺序卡等

    让孩子看游戏的视频,理解整个过程。利用游戏照片或图片,帮助孩子了解重点或者难点。

    运用顺序卡,帮助孩子理解游戏的前后顺序等。

    针对孩子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录下来或者拍下来给孩子看,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修正行为。

    八、怎样教孩子独立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使用任务流程图,家长准备好裤子、上衣、袜子、帽子的照片,按照顺序贴在贴图板上。

    第一步,找裤子,找到后将裤子放好,然后在裤子的照片后面打钩。

    第二步,找上衣,找到后放好打钩。

    第三步,找袜子,找到后放好打钩。

    第四步,找帽子,找到后放好打钩。

    第五步,使用时间表每天晚上睡觉前,让孩子对着照片,自己去准备第二天的衣服。

    九、孩子不会玩过家家游戏,怎么办呢?

    策略1:观察爸爸、妈妈在家里的活动,在游戏中模仿。

    策略2:观察爸爸、妈妈一起做事情时是如何合作的,比如,妈妈做饭时爸爸可以帮忙做什么,如何帮忙才能不影响妈妈。

    策略3: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更多帮忙的机会,让孩子学习如何帮忙,而不是帮倒忙。

    策略4: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自己不舒服的感受,帮助孩子学习心里有别人,在顾及自己的需求时也要兼顾别人的感受。

    来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家庭早期干预指南系列丛书》

    回到顶部

    © 2022 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 渝ICP备14002147号      邮编:400021

    残疾人政策咨询/维权热线:023-63651234、12345(12385)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盘溪路406号附10号(江北石子山体育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