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文学:雨幕中那个背影_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
导航菜单 导航关闭

    同伴才艺

    同伴•文学:雨幕中那个背影

    发布单位:文/朱玲 发布时间:2022-12-29

    有些故事,无需亲历,只要掩卷静思便会阅尽离合悲欢;有些图景,不必亲睹,只是洗耳聆听便能染指人世炎凉。

    晚间餐桌上,母亲向我回溯了在小区石阶上所见的一幕场景:“当日上午采购归来,我走到小区门口时,雨已经下密了,就急忙跑了几步,上完68步台阶我才看见,那个平时坐了很多人的石台儿上,有一个老爷子颤巍巍地坐在那儿,眼神直直地盯着那条路……交错路过后,我回头瞧了一眼那背影,心想这得让身体吸进多少湿气呀......”听罢,我没有言语,心上便浮出细密而无边的雨幕中,一个瘦削老人孤寂而落寞的背影。是那种在别人的视线里越来越模糊的孤寂,是与世界渐行渐远的落寞。

    脑海里也逐渐出现一句俗语——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了了八字,既涵容了生活的经验与智慧,更蕴藏着温润的美德。而在现今,它的光彩被吞噬在层层高架桥的车水马龙中,被湮没在智能化、信息化、快节奏的铺天盖地中,被淡退在儿与孙越来越晚的开门声中……自小时起,我便不喜被陌生人关注。这种带着排斥性的敏感长住于心灵的围城中,与外面的世界时而做着和解的对话,时而进行着温柔的抗争。

    在我搬来新住处的四载光阴里,和解与抗争,几乎每日都要在我的心灵中上演一次——就在我出入必经的68级台阶上,就在那沿石阶默坐的老人中,我曾在内心深处用抱怨与逃避做着无声的嘶吼,却从未为这缘由一息停驻,一次换位的追问。

    在我现居之地,住着老人比较多。母亲说,在农贸市场的街口底下人头攒动,一片灰白,“银发者”半数都是本地居民。在这片时间与文明沉淀的土地上,人们背负着梦想与明天,由农村走向城市,从城市走向更大的城市。他们想在拼搏的城市里立足,亦不能舍弃孝道,便将看惯了“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的父母请进了城市;给父母献上从未享用过的精致衣食,却难有一次安静的倾听;能让老人体验从不曾有过的方便与快捷,却难以长久的悉心陪伴……

    电视荧屏上,一则名为《你听得懂父母的谎言么》的公益广告令我每每观看,便觉得心灵受触。当我们在成长的风华里,一日日变得坚实而有力;当我们在追寻的途中,一程程接近心中那瑰丽的梦想;当我们在偶尔的间隙中,想起远方上不了网也发不了朋友圈的父母;当我们翻开通讯录,拨通了那个已静默许久的号码……听到那头传来的话语总是“我们挺好的”。在挂断电话,略微心安的瞬间里,有多少子女能想到,父母说这声“挺好”时,也许正在一眼看不见头的空寂院坝,也许正在寂寥而湿冷的窗边,也许正在某医院安静得不闻生气的楼道里。

    时光逆行十载,刚从大学走出的我因缘际会,得到了一份乡村敬老院的日常管理工作。在那青春散场、余温未尽的18个月里,我与15名已无直系亲属的老人相识,于彼此的生命中留下一段特殊的印记。尽管我与老人之间横亘着年龄、文化、认知、生活方式的沟渠,也没能从话语中深入走进彼此,然而在生活的细微处,我们却仍能在心与心无声的触碰中读懂彼此。记忆中,院里有一对牵手半生的耄耋夫妻,未见诗文想象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与温存。爷爷年近九旬,瘫痪十载,生活起居与日常护理全靠八十一岁的妻子料理,然而爷爷却常常情绪失控,奶奶只丢下一句“他又打了我”的话,就消失踪影。每遇此况,我便常陷入力不从心的压力与尴尬里,我无法劝服爷爷,我能出口的话他不懂,只好请来同事——一位中年大姐,操着粗豪嗓门,将道理一遍遍讲明……我不是称职的开导员,却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每次寻回奶奶,我都坐下来听她讲述当日的经历,听她讲述“从寺院修行走入世俗婚姻”的追悔,听她讲述苦多乐少的时光足印......面对年长的奶奶,我有一些感受,但未尝尽她其中的甘苦,有一些话,便作不出一言直击人心的宽慰;后来的一次,我不言不语,给了老人一个拥抱,老人当下停住了挥泪的诉说,展开笑颜。笑颜里显出老年的稚气,还有被理解与爱之后的满足与幸福……

    “你陪我渐渐长大,我陪你慢慢变老。”是当下人伦亲情中最浪漫而深情的承诺,这之中有责任,更有流淌于血脉里的骨肉真情。当我们将打拼而来的财富与荣耀打包献上父母时,或许他们只盼着一次年节的团聚,一段散步的相伴,一息安静的倾听,一次温暖的拥抱……

    此后的时日中,我每次归来逢雨,总忍不住在石阶旁驻足一息,用心看上一眼,总想起那个雨幕中消磨时光,而又被时光消磨的身影。

    回到顶部

    © 2022 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 渝ICP备14002147号      邮编:400021

    残疾人政策咨询/维权热线:023-63651234、12345(12385)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盘溪路406号附10号(江北石子山体育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