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风采:身残志不残 男儿当自强——渝北区自强不息残疾人朱敏_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
导航菜单 导航关闭

    同伴故事

    同伴•风采:身残志不残 男儿当自强——渝北区自强不息残疾人朱敏

    发布单位:朱敏 发布时间:2021-07-20

    1985年,当14岁的朱敏兴奋地将自己被普通中学录取的消息告知父母时,迎来的却是父母无奈地叹息。

    朱敏出生在四川省阆中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姊妹众多,对于这个连生活都有些捉襟见肘的家庭而言,继续读书的愿望是难以承受和企及的。

    没有书可读,朱敏难免有些失落,但他却并不灰心,那时,他天真地幻想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4年来,他夜以继日地付出,不是在田间就是在地里。他期望用自己的勤劳,种出一片“金土地”。然而,因为地理条件的制约,期望与现实总是相差甚远。

    1989年,朱敏背上行囊,坐上了驶向昆明的列车,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繁华的城市立足。然而,受文化和技能的限制,他并没有择业的优势,求职也四处碰壁。

    几经周折后,朱敏终于在一家私营印刷厂应聘成功。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岗位,通过吃苦耐劳和辛勤付出,得到了老板和工友的赏识。

    可老天总是捉弄人。1989年8月4日,连续加班让朱敏有些精神疲惫,在上班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无情的机械吞噬了他右手4根手指。

    在工友的帮助和医生的精心治疗下,他保住了大拇指和其它部分手指。孤独无助的他躺在病床上,自己扛着痛苦,隐瞒真相,给父母报平安,以免他们操心与牵挂。

    老板仅仅在医院支付了医药费,没有另外给一分钱的赔偿费,就逃之夭夭。不懂得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权益的他,只有重回农村。

    没有手指,许多农活没法干,他失去了一半的劳动力。看到父母憔悴的面容,想到自己身陷残疾,他感觉万念俱灰。

    庆幸的是,“老天给他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开了一扇窗”。她,他的发小,现在的妻子,走进他的视线,他们相爱了,她给予他关怀,给予他鼓励,让他走出阴霾,重获阳光、重拾信心,实现了人生转折。

    在发小的鼓励和陪伴下,朱敏相信,身残志不残,总会有适合自己的岗位,一定要自强。他辗转东西南北,参与高速路建设、房屋建筑,干重体力劳动,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也受到一些人的歧视。但他始终秉承付出终有回报的信念,目标明确,意志坚定。

    经过多年的奔波,1993年他和妻子走进婚礼的殿堂,1995年老天又赐给他一位天使,女儿出生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但生存的压力也随之而来,夫妻二人带着女儿四处打工,居无定所,犹如浮萍。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聚力发展的基础。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一定要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家。2003年他们来到重庆打拼,摆过地摊、干过棒棒,只要是合法合规有钱赚的事情他们都干。

    多年的艰辛,多年的付出,多年的努力,多年的省吃俭用,2007年,他们终于在重庆按揭购买了一套住房,结束了漂泊的生活。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他没有因为生活的改善,放慢拼搏的节奏。2017年,在街道和社区的支持下,他拿出攒下准备还房贷的钱,开办了一家餐饮外卖店,当上了个体户老板。

    他深切感恩社会给予残疾人的关心与支持,并庄严承诺做一名合格市民,遵纪守法;做一名优秀创业者,诚信经营。他事事亲力亲为,餐饮外卖店的生意也蒸蒸日上。

    为了感激党恩回报社会,在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带领员工,向有需求的医院、社区、民警开展免费送餐活动。他关爱员工,以“家”文化打造团队,培育团队精神。他的餐饮店从2017年开业至今,累计解决就业达30人次。

    未来五年,朱敏将计划再开办餐饮连锁2家、超市5家、教育培训校区1家。在创业的道路上,他拥有坚定的意志,诚信经营的理念。而这份信念,也将带着他一步步实现人生梦想。

    回到顶部

    © 2022 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 渝ICP备14002147号      邮编:400021

    残疾人政策咨询/维权热线:023-63651234、12345(12385)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盘溪路406号附10号(江北石子山体育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