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秀丽的酉阳县板溪镇三角村一组,有一位“蔬菜王”,他叫许成江。因为他是一个残疾人,在培养蔬菜方面有一套过硬的技术,并依靠这套技术实现增收脱贫,所以被当地人称为“特殊菜王。”
灰色童年
现年45岁的许成江出生在酉阳县板溪镇三角村一个农民家庭里。
6岁那年,有一天,他和母亲下地干活。母亲在地里挖到几块大概是棺材腐烂之后的朽木,习惯性的把这些朽木拾起来集中堆放在地角边。
奇怪的是母亲回家后感觉身上奇痒。年幼的许成江跟母亲同床共枕,翌日起床,母亲身上奇痒的症状没有了,可是年幼的许成江身上却出奇地痒。母亲用盐水给许成江洗澡消毒,然而收效甚微。后来,许成江的全身多处出现无名肿痛,甚至生疮发炎化脓。
无奈之下,父母只好把家里稍微值钱的一头母猪卖了,将许成江送到酉阳县人民医院治疗。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他的病症基本得到控制。可遗憾的是,他的左脚掌上的疮疤始终不能治愈。医生只好把他的左脚掌的腐烂部分切除治疗。从此,许成江就成了左脚残疾的人,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极不方便。
好在家里离镇上的中心小学校比较近,8岁时,许成江也能跟其他同龄的伙伴一起上学读书。13岁时,许成江读到小学五年级便辍学在家。原因是家里兄妹多,开支大,加上父亲有残疾,靠母亲一个人支撑这个家庭,实在力不从心,他只得选择辍学赋闲在家。
学艺开店
1991年,许成江的大哥为减轻父母的重担,早早地远去天津打工去了。赋闲在家的许成江望着天空出神,他感觉百无聊赖,希望自己也能像大哥一样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为父母排忧解难。他把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了远在天津打工的大哥,大哥回家把他接到了天津。
年纪轻轻不谙世事的许成江进不了工厂干不了活,大哥只好在天津给他联系了一家技术学校,让他去学习家电维修技术。这一学就是两年,学成归来的许成江仍然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他回到酉阳县城,决定找一位技术过硬的家电维修师傅拜师学艺。
一年后,具有一定维修经验的许成江再也不甘人后,回乡创业,他东拼西凑了一些钱,在板溪镇街上租房开了一家电维修店,一边修理家电,一边经营家电销售。由于技术好,服务热情,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许成江经营灵活,对于一些家电的小问题,一律免费维修。由于人缘好,前往他店里维修和购买家电的人越来越多。有的顾客一时拿不出购买家电的钱,他就赊给顾客,只要诚信按时付钱,赊几个月半年均可。由于这样的情况多次出现,许成江的资金回拢出现问题,他不得不放弃经营维修家电的行业。
改行种烟
2013年,板溪镇掀起烤烟脱贫致富的攻坚战。
那时的烤烟价格也比较诱人,许成江看好这个机会,把自己的田地全部种上烤烟,再租地100亩大张旗鼓发展烤烟,这样一干就是5年。
由于自己行动不便,根本做不了体力活,他只能雇佣工人帮他管理。几年下来,他发现,轮番种植烤烟的土地,后来出现烟苗长势不好,即使生长出来的烤烟也无法达到预定目标的情况,100多亩烤烟基本无收。此时,两个孩子也相继进入中学读书,开支越来越大,无奈,他选择了弃烟种菜。
摸索种菜
种烟失败并没有把许成江击垮。吃一堑,长一智,只要稍有空,他就跑到离家10公里的县城,钻进书店,学习气候、土壤、蔬菜种植方面的知识,还向有经验的老蔬菜户请教。
就这样边实践边摸索,他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慢慢找到蔬菜的种植技巧。经过种植试验,他发现,包包菜每亩可达7000多斤,茄子每亩可达5000多斤。包包菜生长周期短,只要2个半月就能成熟出售,一年可以种2次。他算了一笔账:“我种的包包菜,亩产7000斤没问题,售价每斤0.8元,一季每亩收入5600多元。一年可产2季,亩总产值11000多元。收入不低,很划算,达到了预期土地利用值。”
从此,他就专种包包菜和茄子。
帮扶助力
根据许成江家里的实际情况,村支两委开会时,村支书冉东贵提出:“许成江家里的情况是有目共睹的,他虽然残疾,但他身残志坚,并不像某些人常怀等、靠、要的好吃懒做的思想,对于像他这样的人,我们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经过大家评选,一致表决,2018年,许成江被纳入建档贫困户进行帮扶。上级安排酉阳县职教中心校长秦忠信对他进行对接帮扶,在秦校长和驻村第一书记张震、驻村工作队队员腾浚辰、白云飞的努力帮助之下,酉阳县职教中心食堂同意收购许成江种植的蔬菜,解决了他的销售问题,按每斤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并负责帮助他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助他增收脱贫。
此后,许成江的菜种得越来越顺。除了自家的10多亩田土,他还另外租了20多亩地,共计35亩,全种蔬菜。他的菜鲜嫩叶厚,与其它同类品种相比,保质期长、口感好,加上没有催长剂,主施农家肥,是纯天然绿色蔬菜,销路特别好,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
心有宏愿
最近,有人愿意拿10000元月薪请他当技师,他却表示:“我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当技术员即使好耍些,收入不低,但荒废了自己的事业,也不长远。”婉拒了对方的邀请。
现在,他跳出了传统的销售方式,走“公司+农户”的新路子,直接与周边工业园区工厂、学校食堂挂钩,常年定点直销,供不应求,每年除去一切开支,纯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
许成江说:“感谢板溪镇党委政府和酉阳县职教中心的帮助,感谢我的帮扶责任人,感谢党的好政策,我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我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而真正想脱贫致富的人,免费教他们技术,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这是我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