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由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信息(文体)中心、长寿区残疾人联合会承办的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暨重庆市残疾人艺术团巡演,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公益市集、艺术展演、创业成果展示四大板块,构建起残健共融的温暖场域,既展现残疾人的自强风采,更彰显城市文明的包容底色。

文化无碍:用人文之光点亮心灯
“读一本书、观一次影、游一方园、赏一展陈、赴一场文化之约”——这场量身定制的“五个一”文化圆梦行动,为长寿区残疾人铺就了一条通向精神世界的“无障碍通道”。
“‘中华长寿文化’源远流长,是人们集体的文化积淀,也是对‘健康长寿’的不倦追求。”在长寿博物馆,肢体残疾者李先生仔细聆听讲解员的叙述历史,指尖轻抚展柜玻璃,仿佛触摸着文化脉动:“过去总因行动不便错过一些文化体验,这里的无障碍设施让我安心,这场文化之旅让我更了解长寿。”随后,每位参与者获赠书籍《允许一切发生》,扉页上的“真正的强大是接纳和允许”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参观结束后,集体观影《水饺皇后》的场景令人动容:银幕光影中,主人公以坚韧的意志实现破茧成蝶;观众席间,不同生命轨迹在此刻产生奇妙共振。

公益集市:以双手的温度传递善意
长寿区科技文化中心摇身一变,成了烟火气与艺术感交融的奇妙市集。公益集市以多元形式搭建起残健融合的桥梁,汇聚长寿区近20家“渝馨家园”、河塘村残疾人创业团队及助农企业,集中展示残疾人手工艺品、非遗文创、助农特产等300余件作品,并设置DIY体验区,让市民沉浸式感受残疾人匠心与自强精神。
集市上,长寿区特殊教育学校“渝馨家园”展出的藤编、扭扭棒等作品,凝结着特殊学生对手工艺的探索;菩提街道“阳光·渝馨家园”程香带领团队创作的“长寿刺绣”作品,将蜀绣的细腻与本土文化融合,绣品《寿城山水》以丝线勾勒出长寿湖的潋滟波光。
“这些创作很有温度,也非常有意义。”市民张女士在DIY体验区尝试编织时感慨道。

生命如歌:用艺术之姿诠释自强精神
晚上7时,长寿区2025年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暨重庆市残疾人特殊艺术巡演活动在区科技文化中心举行,为长寿市民献上一台精彩的艺术大餐。
活动现场,区委书记、长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江夏,市残联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孙连尚,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身高,区政协主席师明萌,区委副书记张强等出席活动,并分别为第七届市残运会优秀运动员和优秀教练员、2024年度公益捐赠爱心单位、长寿区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先进企业进行授牌授花。
张强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和长寿经开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长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在致辞中说,要不断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帮扶力度,用心用情解决好残疾人的急难愁盼问题。聚力提升服务之质,进一步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残疾人朋友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不断汇聚磅礴之力,大力弘扬扶残助残传统美德,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为广大残疾人朋友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希望广大残疾人朋友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勇敢迎接生活挑战,勇于追求人生梦想,在工作生活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演出在一曲气势恢宏的民乐合奏《筑山城》中拉开帷幕,国家级非遗“金桥吹打”传承人张登洋率18位残疾乐手登台演奏,民乐声中,巴渝山水的雄浑与生命的倔强同频共振;盲人歌手周华英以《世界赠予我的》唱响心声,清澈嗓音如月光照亮夜空;口书表演者与民乐团联袂呈现的《俑动新声》,让千年陶俑在现代旋律中“复活”,充分展现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这才是真正的生命最强音!”观众王先生激动鼓掌。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8年启动助残系列活动以来,长寿区已累计帮助500余户重度困难残疾人家庭通过参与“五个一”文化活动重拾生活信心,其间开展残疾人各类文体活动250余场,辐射带动20000余人次参与,使辖区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提升至56%。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构建的不仅是才艺展示平台,更是要让生命尊严在社会认知中具象化,成为被看见、被尊重的文明支点。”
来源:长寿区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