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风采:秦新文自强不息历风雨 以残助残绽光彩_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
导航菜单 导航关闭

    同伴故事

    同伴•风采:秦新文自强不息历风雨 以残助残绽光彩

    发布单位:文/图 隆太良 发布时间:2024-03-29

    “这两头大肥猪,每头300多斤,再饲养一段时间,一头卖给别人要收入近4000多元,一头杀来过年,以后自己吃……”元旦假期的一天,石柱县河嘴乡长沟村庙坝组现年77岁的秦新文老人拄着拐杖来到圈舍,指着圈养的两头大肥猪,满脸喜悦地说。

    眼前说话声音洪亮,精神矍铄、头发花白的老人,自幼双腿弯曲,是一个肢体三级残疾人。成年后,他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人生命运,以残助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受到当地干群的高度赞赏。

    立下砥砺前行“自强志”

    “我的左脚比右腿短3.5厘米,走路一直一瘸一拐……”在圈舍查看一番后,秦新文拎着锄头,缓步来到屋后的蔬菜地里,又忙忙碌碌除起草来。

    冬日的农村山寒地冷,但在他的蔬菜地里,蔬菜、葱苗满目苍翠、生机盎然,在微风吹拂下清香四溢。

    “这老人命苦,生下来就有残疾。”谈到秦新文,长沟村党支部书记王世明疼惜地说,现在他虽然年过古稀,但一直不辍劳作,不仅蔬菜种植得好,还发展有多种产业。

    自幼残疾的秦新文在小时候,没少遭受同龄人的嘲讽,就连有些成年人见到他,也都会投来异样的眼光。

    “只要不倒,生活就有希望。只要自己勤快,残疾人也会过上好日子。”面对命运的不公,在亲戚朋友的关爱、鼓励和帮助下,秦新文从小下定决心,要自立自强。

    成年结婚成家后,点燃了秦新文奔向美好生活的勇气。上有老、下有小的担子对他来说,虽然异常沉重,但他坚定信心,与妻子勤耕不辍,竭尽全力种好自家的田和地。

    家庭生活逐步稳定时,然而天不遂人愿。1982年,秦新文的妻子因病不幸去世。悲痛之余,他强振精神 ,一边早出晚归耕田种地,一边辛苦抚养儿女成家立业。

    铺设产业发展“致富路”

    步入秦新文的农家小院,院坝清扫得干干净净,堆放在屋角的红薯犹如一座小山,圈养在茂密竹林里的绿壳蛋鸡发出喔喔的鸣叫声,圈舍里的肥猪在欢快进食……一院一瓦、一畜一禽、一景一物都融入了秦新文对生活的热爱。

    怀揣“命运不可能选择,但面对命运的态度可以选择”的信念,在一个个寒来暑往的日子,在庙坝组的山山岭岭、田间地头,村民时常会看到他特殊的身影在田间地头忙碌着,翻土地、除杂草、掰包谷、挖洋芋、背红苕……动作看起来很缓慢,走起路来身子摇晃不停,感觉随时要摔下去一样,尽管如此,他仍然不懈劳作,脸上随时挂满笑容……

    在2023 年度,秦新文养殖绿壳蛋鸡80多只,销售鸡蛋3600多枚,收入5000多元;饲养生猪2头,总价值约8000余元;种植玉米5亩,收获干玉米约5000斤;种植红薯和洋芋5亩,共采挖1万余斤……在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道路上,交出了这份亮眼的“成绩单”。

    “他用勤劳的双手开创出了幸福的生活,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是一个不等不靠的人、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人……”长沟村村民谈到秦新文,纷纷伸出大拇指称赞。

    “党的政策好了,我每天感觉有使不完的劲。2022年种的庄稼比2023年还多,饲养的肥猪就有6头……”面对村民的赞许,老人乐呵呵地说,花白的睫毛在笑容满面的脸上微微颤动着。

    唱响守望相助“幸福曲”

    “同为残疾人,我更能体会到残疾人和特殊家庭的难处和心情,尽可能帮助他们,让他们更加坚强地面对生活。”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和帮助,深深地感染了秦新文,让他萌生了回报社会、传递爱心的想法,并积极付诸行动。

    长沟村杨柳组马培成的家属患病多年,家庭经济拮据,秦新文捐赠出爱心款1200元,感动得马培成一家人热泪盈眶。

    长沟村杨柳组村民覃发超因病重去世,时逢其孩子上大学,秦新文捐赠出爱心款1000元,其热心之举,受到左邻右舍称赞不已。

    长沟村庙坝组村民谭祈清生病期间,秦新文捐赠出爱心款1500元,接过沉甸甸的爱心款,谭祈清热泪纵横。

    不仅如此,秦新文还依托自己会编织竹背篓的技术,利用自己培育出来的竹林资源,在闲时采竹子、划篾片,精心编织竹背篓,免费送给村子里需要背篓的人。

    “人家有困难,你不帮人家,你有事谁管你呢。”“每帮助别人一次,别人也就多了一份幸福,我心里也就多了一次欣慰……”每次秦新文在帮助别人,得到大家的好评时,他总是这样说,每一个字铿锵有力,正如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据我们统计,近几年来,秦新文为村里特殊家庭捐赠的爱心款共有2.5万元,免费送给周围群众的竹背篓已有132个,其价值在1万元左右。他助人为乐的好事实事,如果记录在本子上,至少能写10多页。”谈到秦新文,长沟村党支部副书记谭明生如数家珍、赞誉有加。

    一路走来,秦新文用坚定的信念和意志,不仅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劳动,走上了致富路,而且为社会奉献出了款款爱心,传播了正能量,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夺目光彩,其身残志坚、古道热肠的精神,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回到顶部

    © 2022 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 渝ICP备14002147号      邮编:400021

    残疾人政策咨询/维权热线:023-63651234、12345(12385)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盘溪路406号附10号(江北石子山体育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