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重庆市渝北区格兰云天康复保健职业培训学校内,20名来自长寿区的盲人按摩师迎来一场“干货满满”的技能提升之旅——2025年长寿区盲人保健按摩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班正式开班。通过“5天基地强化学习+5天店面精准指导”的创新模式,这群特殊的从业者将系统充电,向更专业、更稳定的职业发展迈进。
5天基地“强内核”:专家授课打通理论与实操
此次培训为期10天,首阶段基地课程聚焦“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双提升。深圳市盲人协会医疗与保健按摩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兆宽、重庆市盲人按摩学会会长李坚等行业“大咖”轮番上阵,围绕党建引领、职业道德法规、生活技能沟通、中医基础理论、颈腰椎解剖学等核心内容展开授课。
课堂上,专家不仅详解腰椎疼痛的常见病因、诊断手法及治疗技巧,更针对颈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等复杂病例,分享中西医结合的诊疗策略,让学员在掌握“硬技术”的同时,强化职业规范认知,提升与客户沟通的“软能力”。
“这种系统学习很难得,尤其是特殊病例的处理方法,对日常服务帮助很大。”学员们纷纷表示。
5天店面“练真功”:驻店指导破解实战难题
培训第二阶段,20名学员将走进长寿区晏家健民盲人按摩中心、淳民按摩馆、速康盲人按摩等5家门店,开启“沉浸式”实操训练。导师驻店全程指导,从按摩手法标准化应用、服务流程优化,到店面卫生管理、客户维护技巧,甚至职业压力疏导、团队凝聚力建设,全链条“手把手”教学。
“我们会组织学员交叉切磋,在真实场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理论真正转化为服务力。”培训方介绍,除了技术打磨,还将传授品牌推广策略,助力门店提升竞争力,实现“技能”“效益”双增长。
学员故事:从“摸爬滚打”到“持证医师”,学习是“底气”
33岁的代超林是凤城街道的一名盲人按摩师,从事行业8年的他,早已从“新手”成长为拥有众多老顾客的“能手”。2017年从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毕业后,他曾尝试盲人足球、电商客服,最终扎根按摩行业,并在2024年考取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证,完成从“按摩师”到“医师”的蜕变。
“以前靠经验服务,现在更需要系统知识支撑。”代超林坦言,此次培训让他有机会和同行“切磋”、向专家请教,“顾客信任的是专业,不断学习才能走得更远。”他计划将所学融入日常服务,用更精准的技术回馈顾客。
残联发声:以“精准培训”点亮盲人就业“希望之灯”
“让盲人按摩师掌握前沿技术,就是为他们装上‘职业导航仪’。”长寿区残联负责人表示,“基地学习+店面实操”的模式,既能破解盲人从业者“理论薄弱”“实战脱节”的痛点,又能直接带动服务质量和店面效益提升,助力他们在共同富裕路上稳步前行。
下一步,长寿区将持续聚焦盲人就业需求,优化培训体系、整合资源平台,推动全区盲人按摩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让更多盲人通过技能实现自立自强,拥抱有尊严、有价值的职业生活。
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技能的“升级”,更是一次对盲人从业者尊严与梦想的“托举”——当“指尖技艺”转化为“就业能力”,属于他们的“光明未来”,正随着双手的温度逐渐清晰。
来源:长寿区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