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长寿区的乡间田野上,总能看到一个身影在田埂间穿梭——他是视力四级残疾人夏兴兵,也是带领残障群体脱贫致富的“领头雁”。这位47岁的汉子用30年光阴书写了从赤贫少年到企业家的传奇,更以“自己淋过雨,便为他人撑伞”的情怀,为残疾人兄弟姐妹筑起梦想的港湾。

寒门砺志:在命运泥沼中凿出光
11岁那年,父亲离世的噩耗让长寿山村里的夏兴兵一夜长大。与母亲、姐姐相依为命的日子里,这个瘦弱的少年背着冰棍箱走返与各个山村叫卖,用汗水攒出小学到初中的学费。1991年,他以670分的高分考上重点高中,却因凑不齐学费被迫放弃学业。16岁的夏兴兵揣着借来的几十元路费,从贵州绕道三天三夜抵达广州,在建筑工地以每天12元的工钱开启打工生涯。
当同龄人还在校园时,他已在工棚里啃着馒头规划未来。为改善生活,他骑着二手单车穿梭广州街巷卖菜,却遭地痞洗劫一空,甚至被威胁“不准摆摊”。命运的重击没有击垮他,在广州地质勘察队做小工期间,他主动包揽下力、煮饭等杂活,不幸的是工作期间双眼进了铁砂,导致双眼残疾,但生活的不幸没有将他打倒,更激励他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自学地质勘查知识,18岁便考取工程师证与测量证,用第一台设备开启创业之路。
商海破浪:以诚信丈量人生高度
2003年的澳门海域工程,让夏兴兵的诚信品格声名远扬。面对20天风浪导致的施工停滞,他主动将账单少报7000元:“您也赔本了,只给工人发工资就好。”这句“傻话”让老板深受触动,不仅成为他的事业伯乐,更垫资助力其拓展海域工程。此后十年间,他的团队在各核电站建设中崭露头角,成为业内小有名气的工程人。
2015年的湛江工程事故,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朋友团队施工失误致伤,他第一时间垫付医药费、赔付120万元,却遭对方反目作伪证。四年官司虽以胜诉告终,却让他看透人心险恶,甚至患上了抑郁症。带着满身疲惫回到长寿老家,他在土地中寻得安宁,也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2023年,夏兴兵流转100亩土地成立河塘家庭农场,开启助残助农的新征程。
乡野筑梦:让残障生命在田埂上绽放
“田埂就是办公室”,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夏兴兵对乡村振兴的深刻理解。他创新推行“技术帮扶+就业带动”模式,带领33名残障人士组建创业团队,其中残疾人占比72.7%。通过系统性技能培训,团队形成“技术+管理+服务”的复合型架构,有人成为农田管理员,有人变身直播带货主播,实现了从“靠救济”到“靠技能”的蜕变。
在夏兴兵的带领下,农场以“科技+生态”驱动发展,2025年获评市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构建起“种养旅”全产业链,荣获高新技术企业,也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河塘家庭农场”。与10家商超签约直供、开发亲子农事体验项目,季节性用工更带动周边800人次就业,人均增收3000元。针对残疾人创业需求,他邀请专业老师开展摄影、编织、直播等培训,如今残疾人创业团已吸纳近100名成员,30名助残志愿者也加入其中,形成温暖的互助社群。
“我受过别人撑伞之恩,如今也要为兄弟姐妹撑伞。”这位视力残疾人用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重量。2025年,夏兴兵当选重庆市残疾人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将个人奋斗融入更广阔的助残事业。从南粤工地到巴渝乡间,夏兴兵用残缺的视力望向远方,用不屈的脊梁扛起责任,让更多残障伙伴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活出了生命的尊严与光彩。他的故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残疾人自强之路,更照亮了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来源:长寿区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