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继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家庭康复服务的建议》(第1090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共同研究办理,构建并实施对残疾儿童的实际照顾者进行系统的家庭康复培训体系,建构更加有效的残疾儿童康复成长、健康发展的体系均已经采纳。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构建并实施对残疾儿童的实际照顾者进行系统的家庭康复培训体系事项
(一)分层开展家长赋能行动
持续实施中国残联“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工作任务,截至目前,累计为255名肢体、听力残疾儿童提供早期干预服务。结合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内容,开展以家庭为中心早期干预服务。在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推广试点经验,对部分收训家庭示范性开展早期干预服务。
编写并发放家长知识手册,向残疾儿童家属、亲友传播康复理念,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康复知识、护理知识和技能。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举办残疾儿童家长培训班,加强残疾儿童家庭康复服务指导,指导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开展在训儿童家长日常培训工作,提高家长康复知识水平和家庭康复能力。通过现场交流、实地考察、个性化指导等方式,开展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评估,提升康复服务质效。
(二)扩大家庭康复服务覆盖面
部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的康复教师为残疾儿童及家长提供线上康复训练指导、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加深照顾者对康复理念、康复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了解,熟悉掌握儿童的康复情况。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家长需求调研,专门开设亲子同训课程和家长课堂,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增强亲子互动效果,同时建立高效的家校合作机制,有效提升家长的教育康复能力,使家庭康复服务更加精准有效。
积极探索“送康上门”服务工作,规范服务方式及服务内容,为因残疾程度较重等原因,不能到定点服务机构接受康复救助的残疾儿童提供上门服务,同时加强家庭康复训练指导,打通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鼓励特教学校积极开展送教上门服务,上门教师在教授学生同时,注重对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减缓家庭照护压力。
多形式开展全国残疾预防日、爱耳日、自闭症日等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主流媒体和公共服务设施宣传覆盖面,强化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宣传,提升全社会关心、关注、关爱残疾儿童意识。依托重庆残联公众号平台,策划《康复“童”行》系列科普宣传推送,推广宣传家庭康复知识,帮助家长主动发现并科学应对孩子的问题,正确引导孩子的发展。
二、关于建构更加有效的残疾儿童康复成长、健康发展的体系事项
(一)初步形成多部门协同机制
加强心理支持服务。市妇联持续实施实施妇女儿童心理服务项目,以讲座、团辅等方式为部分困难残疾儿童家庭提供心理关爱服务。市教委加强“一对一”残疾儿童教育关爱,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和动能,对有需要的儿童开展心理辅导。面向残疾儿童开展团体辅导和个案服务。
强化教育保障。市教委推进“入学一件事”线上服务,通过优化教育服务供给,实施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以及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等策略,保障城乡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确保残疾儿童顺利入学。市民政局加强儿童福利机构特殊教育服务,指导市爱心庄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成为集“养、治、康、教、社”专业服务于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指导市爱心庄园挂牌成立“重庆市载英实验学校爱心庄园特教班”,促进残疾儿童养育、特殊教育、康复的相互融合。
加强兜底保障。市民政局加强孤儿基本生活保障,集中供养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达到1825元、1625元,2024年共发放2.01亿元,有效保障1.2万余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市教委建立完善大中小幼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将市内就读的所有在籍在校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纳入教育资助范围。
(二)逐步完善多维度服务体系
健全筛查评估康复体系。严格落实《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试行)》,有序开展疑难残疾儿童康复评估。不断推进残疾儿童康复医疗多学科合作,加大残疾儿童康复医联体和康复医疗专科联盟建设工作,加强对残疾儿童康复医师、护士、治疗康复师的培养培训,进一步完善残疾儿童康复体系。
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市民政局指导市儿童福利院对外拓展与社会力量的“合力矩阵”,有序向社区残疾儿童特别是向困难家庭残疾儿童等群体拓展延伸康复、特教等服务,指导市儿童福利院与巴南区特殊教育学校成立“医教康整合创新实践基地”,并通过增设“送教上门”教学服务模式,实现全纳教育。
构建社会化支持网络。市民政局鼓励和支持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爱心企业等积极参与康复服务,满足残疾儿童多层次康复服务需求;支持和规范民办特殊教育发展,指导区县民政部门登记特殊教育学校、托管中心、研究会7个,助力残疾儿童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和成长;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积极培育孵化残疾儿童康复服务领域社会组织,为残疾儿童及家庭提供支持。
此答复函已经阳秋冬理事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
2025年5月7日